《等到夏天结束,我们就搬家》序

#

可是,人們什麼時候會像做卡片索引那樣寫書呢?——《單行道》,瓦爾特·班雅明

要是有直書植字機就好惹,但或許只是在癡人說夢。——托托

我們要力圖認識的對象和實際認識的對象之間,總是橫陳著一道深淵,無論用怎樣長的尺都無法完全測量其深度。我這裡所能夠書寫出來的,不過是一覽表而已。既非小說、文學,又不是藝術,只是正中畫有一條直線的一本記事簿。——《且聽風吟》,哈特費爾德(村上春樹)

#

本書應該被如何理解尚是一個艱難的問題,倒不如說本書的存在就建基於艱難的自我理解之上。不僅僅是作者的自我理解,而且是文本的自我理解。這一效果歸功於作者置身事外的態度。「關於憤怒」一文裡,作者按照個人興趣將憤怒分為「強力的」和「混沌的」兩類,其共同點在於憤怒從「體內一絲一縷地引導出來」,人們「目瞪口呆地仰望著它」。作者將自己的情緒引導出身體,拆卸成大量客觀的殘片,用收藏者的熱情收集在這本書裡。這些殘片尚待拯救,與其說是作者將這種被拯救的希望組織起來,倒不如說是這些文本希望被拯救,從而透過作者的手將自己組織在一起。

#

所以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發現什麼呢?也許能發現一段音樂。「夏」是全書的引導,你在作者的帶領下進入一個私人的夏天。「夏」描繪的不是自然的季節,而是身體的季節,作者觀察身體的季節就如同觀察世界的季節一樣自然。裏面有議論、念頭、情緒、濕氣(還有西瓜)。夏天的中心活動是「懷舊」,對舊之懷一方面意味著「錯過、佚失、不正確」,一方面意味著躍入過去,將舊物變成可用的資源。「夢」是一段間奏。間奏並非不重要,因為在這本書裡滿是間奏。對於作者來說,間奏的過渡性是休閒的好時候,而休閒是作者的永恆主題之一:「我在溪邊找到一塊比較乾淨的大石頭,在上面坐下來,閉上眼睛開始聆聽蟬聲。」「箱」是全書的尾聲,呈現為一張記載關鍵詞和文段的小卡片。讀者可試圖將其理解成作者最柔軟的寄宿處。其作為本書的總結和終點,是作者最私人、最秘密、最柔軟的知識結構,但是卻保持著概念之間客觀的緊張關係。「音」是作者思考的方法論,這來源於她的一個重要發現:觀察從體內抽出的情緒,它們竟然在像音樂一樣運作!因此,作者像理解音樂一樣理解情緒,像創造音樂一樣書寫文字。閱讀本書的小小貼士是,用耳朵聽。你能否聽到那一點點潮濕的、南方的聲音?

#

本序言因此可以是一份樂評。我面對的這首音樂是以收藏家的風範寫就,其中包含了我前所未見的勇氣。作者這位收藏家將自我情緒放在一個客觀的觀察場所加以研究和熱愛,其所收藏之物充斥著無調性與不和諧。要誠實面對無調性的自我是需要魄力的,她的專注使她在不同的程度上發現了自我的本質——記憶、過去、氣味、夏天、虛擬、孤獨的夜晚。這是一場從自我意識的邊緣向中心的私人真理突進的過程,這一過程甚至是跌跌撞撞的。作者有意讓自己保持在一種迷茫的氛圍中,從而反對等級、典範等一系列堅固的東西。這些堅固的東西然而是建立在柔軟的泥土之上,作者這棵細心的樹慢慢地在堅固之物內部生長。

#

除了柔軟的大地,本書不也收到了星星的祝福嗎?如果有批評者將這本書斥為混亂的青年筆記,就彷彿一個無知的人在指責星星的混亂。作者很喜歡觀察夜空,探討星星的篇章主要在日記紀錄的「風物」中。一種解讀是,本書是作者的星圖。每一篇章都是一個星座,更亮的星星是激動的情緒、更黯淡的星星是寧靜的思想。許許多多的星座群組成了宇宙,在不同星座的互動中,星星不是僵死的,而是運動的。有的星星在緩慢的運動,有的在加速、不斷地加速。這是思想的速度,最快速的思想寓居於作者的憤怒之中。作者在憤怒中要處理的主題是:如何儘快、儘快脫離這否定性的現實,到達那個純粹的宇宙之中。

#

你感受過憤怒嗎?好,那你感受過一株植物的憤怒嗎?一株細心的樹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大致就會像這本書一樣。這本書不僅是音樂,也是樂器,還是音樂家。總體說來,她是一個憤怒的生命,在有序和無序的兩極之間憤怒,在父權與虛無的兩極之間憤怒。在憤怒之中,我相信作者在期待一種幸福,一種自身與憤怒合而為一,不再有自我的幸福。在那個時刻,彷彿整個星空都在和她一起憤怒,這無疑是一種至福。

#

以上的論斷,大多是我在與作者的交往中她親口承認或者非親口承認的。七是作者最喜歡的數字,這是作者本人親口與我承認的。那天,和她說起要寫這篇序,那時候她正在研磨咖啡豆。我一邊看一邊想,序言的第七張卡片,我要用以說明直書的必要性。哈特費爾德說,他的寫作只是「正中畫有一條直線的一本記事簿」,那麼直書則讓每一個華文字變成了一條直線。文字變成了自己的深淵,隔開的是現實和過去。就像扔進研磨機裡的咖啡豆,作者把文字用直排機器切碎,輔以憤怒的熱水,溫柔的手法,經由讀者品嚐之後,會釋出怎樣的風味呢?

(🥹今天終於收到實體書,真是太好了!姐姐的超強行動力!有關《等到夏天结束,我们就搬家》請訪問這裡。)

← 回到一鸠样